上课心得:信任对手之前,请先信任自己

一篇关于表演、信任与自我觉察的成长笔记。探讨了如何从“信任对手”这一表演技巧,深挖到“信任自己”的生命课题,并最终学会放下与拥抱生活中的一切发生。

戏剧人生哲学觉察记录日记

8/20/20251 分钟阅读

好久没写部落格了。我不是因为没有上戏剧课而没分享,只是最近真的有点太忙了,每一次上完课都没时间消化。今天依旧,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应该记录一下今天上课的一些收获。

那个可怕的练习

今天,Douglas老师带我们做了一堂复习课。练习的内容听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只用一句台词,与对手不断地重复,完成一场即兴的戏。

在这种练习中,台词的逻辑早已瓦解。它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媒介,像探针一样,考验着演员之间最赤裸、最直接的交流。你无法依赖文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然地活在当下,去聆听、去感受、去回应。

我记得同一个练习在两三年前,我完全无法表现。那种在舞台上完全暴露、却又抓不到任何东西的无力与恐惧,像一根刺,在我心里埋下了长久的阴影。它成了一个我下意识回避的角落。时不时想到,胸口都会微微发紧,仿佛那个练习会把我内在的不足的部分暴露无遗,让我无所遁形。

所以,今天一踏进课室,看见同学们已经两两一组,用同一句话在对峙、纠缠、爆发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妈干!竟然是这个练习。” 然后不久以后,就被同学点名下一个上场

信任的练习,从自己开始

然而,三轮戏走下来,我却感觉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老师在结束时对我的表现大加赞赏。我也同样感受到过去那个在对手戏中显得单薄、容易被对手带着走、急于“表演”的我相比,今天的我判若两人,变得沉稳而真实。我不再是急于抛出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而是能够安稳地站在那里,等待,聆听,然后让反应从身体里自然地长出来。那是一种根植于大地的感觉。

开心是必然的,但这喜悦的背后,我清晰地看到,那份所谓的进步,其真正的源头并非来自某个表演技巧的精进,而是因为我开始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

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信任对手,准没错”(类似这样啦哈哈)。我完全理解这句话,这是表演的基石。

但这层信任,往下深挖,会发现它的根,其实扎在一片更深的土壤里。那片土壤,是“信任自己”。过去的我之所以恐惧,并非不信任我的对手,而是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接”。我害怕自己是空洞的,害怕我的反应是虚假的,害怕在对手强大的能量面前,我会不堪一击,会碎裂一地。

从去年至今,我做了大量的自我觉察。当我与自己的关系逐渐稳固,我开始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我终于开始相信我的身体,相信它会诚实地运作;相信我的感受,相信它会自然地流淌。而我需要做的,只是允许。

那层透明的保护罩

但那天的课,关于“暴露”与“被看见”的探索,还没有结束。

练习结束后,老师邀请了我们几个平时与大家链接不深的学生站到“台上”,接受同学们的提问,唯一的规则是必须如实回答。

当被问到那份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时,我类似这样的回答:“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这不代表我抗拒交流。我从不推开任何带着善意走近我的人。恰恰相反,一旦真正熟悉起来,我可能会变得很疯。只是在建立关系的第一步,我总是习惯处于被动。”

我想,正是这份被动,在我的周围形成了一层透明的保护罩。它由过去的胆怯、对误解的恐惧和一种笨拙的自我保护层层叠加而成。我知道那层护罩的存在,它不是冰冷的墙,更像是一层薄雾。我自己有时也看不清外面,外面的人也看不清我。它曾保护我免受伤害,但也隔绝了许多本可以发生的温暖链接。

解锁自己,拥抱生活

那我会不会介意别人怎么看我?“奇怪的是,我已经不再介意别人如何看我了。”

尤其是在踏上这条自我修行的路之后,我发现,外界的眼光不再是我的标尺,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现在,每一个来自他人的评论,都成了我向内看的最佳时机。当我从别人的描述中,看见一个我未曾察觉的自己时,那感觉就像在游戏中解锁了一个隐藏关卡,“叮”的一声,我又晋级了。

正是这个不断“解锁”的过程,让我对生活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好奇。所以,当有人问我想不想回到过去,修改人生的某个部分时,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我相信,我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体验,无论好坏,都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所必须的拼图,缺一不可。

或许,下次当你害怕面对某件事时,也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先全然地信任我自己?”

因为到头来才发现,无论是舞台还是生活,那个我们最需要信任的对手,其实一直都是自己。而表演与生活,最终教会我的,就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