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只是个平凡人,我是平凡人

探索《三姊妹》中的角色深度与现实反思。了解作者如何通过韦尔希宁和娜塔莎这两个角色,把个人经历与角色性格融合,反映出对社会的不同见解和个人成长的思考。适合热爱戏剧和深层人性探讨的读者。

人生哲学戏剧日记

5/1/20241 分钟阅读

《三姊妹》终于结束了,我也要和这个纠缠了我将近半年的《三姐妹》正式告别了。除了要和娜塔莎告别以外,我也得好好和韦尔希宁说再见。当一名演员接下了角色和开始解读剧本和角色的时候,我们很难不把自己的个人经历都纳入进角色里,因此我都觉得韦尔希宁和娜塔莎两者都是住在我内心的两个人格。

理想主义:韦尔希宁

先说说韦尔希宁,在我解读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韦尔希宁很想我,心里对社会充满了无数的期待和美好,一直相信着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口头上的美好,心里确实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怀疑和失望。然后,不停地逃避眼前的所有困难。那种矛盾的心情是无法以言语去形容的,可能这就是INFP的宿命吧。因为曾经经历过很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却无力去改变,眼睁睁地看见眼前所有的一切如你预期的发展。那种心中的无奈演变成了希望世界会更美好的遐想,但是我们心中美好的世界何时才会来临呢?

我还记得韦尔希宁有一句说到

“再过二三百年,或者多到一千年,反正问题不在于时间,幸福的新生活总要来的。”

我相信当韦尔希宁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是在漆黑的人间里,还是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他也希望能够靠着这光,点燃周围的一切,让其世界再次亮起来。

勇敢女人:娜塔莎

而在我正式演出里饰演的娜塔莎,让我看到了我内心那份勇敢追逐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且她是可以为了自己爱着的人,如她的儿子和女人,她竭尽所能,牺牲自身的安全,图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儿子和女儿的成长。而娜塔莎的也成了最终的《三姐妹》大赢家,拿完所有前夫的钱以外,还占据了他们的房子。娜塔莎在戏里似乎是个坏人,但是只要你能花一点时间了解娜塔莎,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娜塔莎。

是,你可以承认她是个庸俗的人,但是庸俗的相义词中也包括了“平凡”这个词。很多人都盲目地追求高尚,但今天你高尚了吗?

在这次剧场里,我被其他演员要求我在后台可以专业地等待我的出场,因为很多时候我都在睡觉和吃东西,(哈哈,我知道我是很不应该这样啦,这个我会自行反省)我只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说“要是我可以很专业地坐着乖乖等待我的出场,我就会要求收费了”,这句话我也想透漏的是,如果你不是那个位置,就别强制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要是真的要坐在那个位置,我就要负起这个责任,要不然就会搞到自己很累,很内耗。

在《三姐妹》的故事里,为什么娜塔莎会成为了故事里的大赢家,原因就是娜塔莎一直都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也毫不忌讳,大大方方去承认自己内心的想法。我在饰演娜塔莎的时候,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最后一句,

“我从来都不为我自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儿子鲍比和我的女儿索菲亚。”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娜塔莎只是个普通人,当大家都希望娜塔莎为普洛佐洛夫做点事情的时候,请问普洛佐洛夫一家又给了娜塔莎什么?我们大家也只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着想的庸俗人民,既然只是个普通平凡人,那我们又何必要强制性地让自己成为我们都想成为的那类人呢?强制性地追求岂不是显得更加地不高尚吗?而今天娜塔莎为孩子操碎了心,也不算是体现了身为母亲的高尚精神吗?

在诠释娜塔莎的时候,我带着自己只是个普通市民的心态去扮演这个角色,我没有刻意去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爱娜塔莎,但是我相信我饰演的娜塔莎是完全呼应了许多人心中那股爱自己的心,那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捍卫自己爱的人。

从娜塔莎这个角色中,我学到了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无论外界如何评判。这种勇气不仅限于舞台上,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扮演着生活中的“娜塔莎”,面对选择,决定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像三姐妹盲目地追求那个在现实中无可实现的梦想,而这种追求是毫无行动的渴望,到最后丢失了许多已经在身边最贵重的人事物。

评论别人前,先认识自己

不面对现实的大姐,最终活在无法实现梦想的痛苦;二姐笑称别人庸俗,到最后自己却是陷入一个失败婚姻的结果;伊丽娜更是盲目追求梦想而失去了身边最爱她的人。一切似乎可以把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资源,就因为盲目渴望着梦想而渐渐丢失了。自大和自欺欺人的后果就是失去那个可以让自己过更好生活的机会。真正的勇气是面对现实,不是逃避它。娜塔莎所体现的,其实是一种更加实际和务实的生活态度。

最终,娜塔莎通过她的行动证明了在生活中,无论是面对艰难的家庭关系还是个人的梦想和目标,直面现实,积极采取行动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她可能没有得到观众的全面同情,但她的故事却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强有力的案例。

今天我忍声吞气,我会先问自己,我还能进步吗?我在批评别人之前,我会先问自己,我做到了吗?说别人不是之前,我会先问自己,我做到了吗?我今天做到了,你做到了吗?

总结: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姊妹》落幕后,我发现自己对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角色都不仅仅是剧本中的一个名字,他们都有自己复杂的背景故事和深层的情感。作为演员,能够赋予这些角色生命,并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这种生命力,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同时,这次的经历也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故事的娜塔莎,可能有着外界看不见的斗争和挑战。通过扮演娜塔莎,我学会了不急于评判,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每次我走下舞台,我都会带走一些角色的一部分,每个角色都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一些关于生活的真理。而观众也许会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表演中,找到共鸣或是启发。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它是通往人心的一扇窗,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观众。

最后,我也在此也要感谢伴调子剧社给了我这个表演的机会,未来的道路不管是如何,我希望我们还是可以抱着那纯正的心,一一走完我们该走的路。